*** 攻防技术展望怎么写_ *** 攻防技术展望

hacker|
213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如下:

(1)战争空间急剧拓展

信息化战争是高度立体化战争,即战争不仅在地面水面,水下进行,而且,向外层空间扩展。

(2)战争进程明显加快

以往战争持续时间一般比较长,而信息化战争,节奏明显加快,进程大大缩短。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武器装备的能量释放的速度加快,杀伤力在增加;高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军队的机动能力,打击能力和保障能力大大提高,单位时间作战效能明显增强;此外高技术武器装备造价昂贵,迫使进程加快。

(3)作战力量多元一体

作战力量的大小,不再以数量的多少,作战能力的强弱和人员,武器数量决定,高技术的武器装备只有同高素质的战斗人员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大效能。其次,也需要多兵种的有机结合。

(4)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信息化战争具有明显的精确化趋势。

(5)指挥控制智能化程度高

(6)战争耗资巨大

高新技术装备造价昂贵。高技术武器使用空前频繁。

(7)信息优势成为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

(8)作战 *** 灵活多样

高技术兵器广泛应用于战场导致了作战方式更加多样化。

(9)非军事因素对战争的影响更加直接

战争受经济、政治、外交等非军事因素的影响更直接。

扩展资料:

信息化战争指主要使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系统、以信息为主要资源、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中心战为主要作战方式,以争夺信息资源为直接目标,并以相应的军事理论为指导的战争。信息实力包括信息高速公路,C4ISR系统,精确制导弹药,太空兵器,智能部队,以及具有高技术、高知识、高素质的人员。

信息化战争所描述的战争形态有以下6种表现:

(1)主要使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系统;

(2)以信息为主要战略资源;

(3)以信息中心战为基本作战方式;

(4)以争夺信息资源为战场目标;

(5)以信息化武装力量为主体;

(6)实行以信息化军事理论为基础的战争指导。

信息化战争与以往战争更大的不同点,就在于信息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信息作为一种新型资源,改变了物质和能量的作用方式,进而改变了作战制胜机理,无可争议地成为生成战斗力的新的主导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信息化战争

人民网-什么是信息化战争(国防知识)

关于信息安全的基础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西安电子科大的《密码学概论》,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密码学与 *** 安全》,如果你想做 *** 安全的话,更好是考思科认证课程,这是 *** 世界里最权威的商业认证,大学离得计算机 *** 实验什么的全是ccna的内容,如果有毅力,考CCSP吧。密码学是计算机、通信与现代数学的交叉学科,需要很多前期科目铺垫,比如信息论与编码、近世代数、离散数学……,更好再学学通信原理、计算机 *** ~~如果连密码学常用的计算(如模运算、椭圆曲线)和基本的通信原理都不会,怎么研究密码算法~~还有一点需要强调,信息安全是个很宽泛的学科,密码学、 *** 这是两个分支,前者偏软件,而且需要很强的数学功底,后者偏硬件,路由交换防火墙通信都需要学,你要两边都搞懂的话难度很大。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设计选什么题目比较容易做

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局域网的组建 ***

2、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

3、计算机 *** 安全及防火墙技术

4、校园网站设计

4、数据库语言编写学生学籍管理

5、个人电脑安全意识如何提高

6、浅析计算机病毒及防范的措施

7、浅谈计算机 *** 安全漏洞及防范措施

8、二十一世纪的计算机硬件技术

9、计算机最新技术发展趋势

10、计算机病毒的研究与防治

11、论述磁盘工作原理以及相关调度算法

12、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的维护和探索

13、C语言教学系统设计

14、浅谈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

15、微机黑屏故障与防治研究

16、虚拟局域网的组建与应用

17、学校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

18、计算机 *** 安全管理

19、浅谈搜索软件对 *** 安全的影响

20、浅谈办公自动化 *** 安全

21、防火墙技术的研究

2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习网站

23、单片机的应用

24、磁盘阵列的安装、设置、技巧

25、多媒体课件或 *** 课件 ***

26、嵌入式Internet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及研究

27、Web服务应用研究与设计

28、数字逻辑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实现

29、因特网的出现及发展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30、C++课程设计报告

31、局域网的安全攻防测试与分析

32、无线局域网的组建与应用

33、windows 2003 server操作系统探讨

34、网页的设计与应用

35、office各组件的相互数据交换

36、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 *** 比较分析

37、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调试

38、个人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39、计算机 *** 故障的一般识别与解决 ***

40、计算机辅助设计现状及展望

41、浅谈auto cad绘制二维图形的 *** 及技巧

42、音频功率放大器

43、安全 *** 环境构建( *** 安全)

44、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5、数据库应用

46、当前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47、企业信息化与数据环境的重建

48、基于VFP的小型超市管理系统

49、网站建设中故障分类和排除 ***

50、计算机工具软件使用实战技巧

51、组建小型局域 ***

52、电子小产品设计与 ***

53、80C51单片机控制LED点阵显示屏设计

54、单片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技术

55、嵌入式系统

56、linux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我国Internet的发展,经历了1994年开始的科研教育上网,1996年的百姓上网,到1999年的 *** 上网,2000年的企业上网。它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按其应用性质来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86~1993为之一个阶段,是电子邮件使用阶段;1994~1995为第二个阶段,是教育科研应用阶段;1996~1997为第三阶段,是商业应用阶段;1998~2000为第四阶段,是普及阶段。按时间顺序来分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之一阶段为萌芽时期,第二阶段是初创时期,第三、第四阶段为发展时期。其中,第三阶段为低速发展时期,第四阶段为高速发展时期。

一、电子邮件使用阶段:1986~1993

这一阶段是从1986年到1993年底,它又分为两个小过渡阶段,即直接利用国外Internet阶段和国外为中国 *** 网点阶段。

1.直接利用国外的Internet阶段:我国最早使用Internet是从1986年开始的。当时国内的一些科研单位,通过长途 *** 拨号到欧洲的一些国家进行联机数据库检索。不久,通过拨号上网与这些国家的Internet联系,进行E-mail通信。1988年,清华大学校园网通过X.25网与加拿大UBC大学联接,开通了电子邮件应用。与此同时,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DECNET成为西欧中心DECNET的延伸,实现了计算机国际远程联网及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电子邮件通信。1989年5月,中国研究网(CRN)也通过X.25试验网实现了与德国研究网(DFN)的互联。

2.国外网点 *** 阶段:从1990年开始,利用欧洲国家的计算机作为网点,在X.25网与Internet之间进行转接,我国CNPAC科技用户实现了与Internet用户的E-mail通信。10月注册登记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并且从此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由于当时中国还未能正式联入Internet,所以委托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运行CN域名服务器。1991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采用DECNET协议,以X.25方式联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LIVEMORE实验室,开通了电子邮件通信。1993年3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开通了一条64Kbps国际数据信息线路,联接中科院高能所和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运行DECNET协议,这时还不能提供完全的Internet功能,但经SLAC中心的转接,可以与Internet进行E-mail通信。有了这条专线后,通信能力大大提高,通信费用大为降低,促进了Internet的部分功能在中国的应用。

3.互联 *** 建设开始启动:早在1989年9月,原国家计委就组织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 *** (NCFC)工程招标。经过3年的建设到1992年,NCFC工程的院校网,即中科院院网(CASNET),连接了中关村地区30多个研究所及中科院院部,清华大学校园网(TUNET)、北京大学校园网(PUNET)全部完成建设,1993年8月国家启动金桥工程前期建设。

二、教育科研应用阶段:1994~1995

这一阶段已正式与Internet联接,能够提供Internet的全部功能和服务。主要是为教育和科研服务。

1.正式接入Internet:1994年4月20日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Internet,开通了一条64K国际专线,通过TCP/IP联接实现了与Internet全部功能的对接。从此,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有Internet的国家。1994年5月15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之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之一套网页。到此为止,中国的Internet建设事业还只是在北京地区的高校和科研单位中点点滴滴地边使用、边建设、边发展,还没有向外辐射发展。1995年3月是Internet建设事业从北京向外辐射发展的时期。当时中科院完成了上海、合肥、武汉、南京4个分院的联接,迈出了Internet向全国扩展的之一步。

2.四大 *** 的产生和发展

(1)CSTNET(中国科学技术网)的产生和发展:1995年4月,中科院启动了京外单位联网工程,也就是“百所联网工程”。它联接了全国12个分院,100多个研究所,用户超过1万人。CSTNET成为中科院的主干网,在中国科研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

(2)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网)的产生和发展:1993年12月开始立项,1995年12月实现与Internet连接。 *** 分成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三级。除了清华大学的 *** 中心及北京大学外,还包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西安、成都和沈阳等八大城市10所大学,分别用DDN在线相互联通,构成CERNET的10个骨干结点,进而推进“百校联网”计划。CRENET的服务对象包括全国1000多所大学,300多万教师、研究生和在校生,还有4万所中学的550万名师生和16万所小学的1�2亿师生。

(3)CHINANET(中国公用计算机网)的产生和发展:CHINANET是邮电部门经营管理的中国公用Internet网,是中国Internet骨干网。1994年9月开始启动建设。用户可以通过CHINANET的灵活接入方式,方便地接入全球Internet。它已经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多个城市的接入网已经建成。1995年6月完成一期工程并正式向用户提供服务。全国各地用户可通过公用 *** 网、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中国数字数据网等线路以 *** 拨号入网,通过帧中继入网、专线入网等方式联接,接受Internet服务。

(4)CHINAGBN(中国金桥信息网)的产生和发展:1996年9月6日正式宣布开通并提供服务是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服务对象的侧重点是公司、企业,主要提供专线集团用户的接入服务和个人用户的单点上网服务。

三、商业应用阶段:1996~1997

1.四大 *** 全面开通并全面提供Internet服务:1996年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正式开通,全国范围内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开始提供服务。CHINANET作为商用网向社会公众提供Internet服务,标志着中国Internet的发展进入商用阶段。从此,Internet这一新生事物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如一股狂飙风席卷中国大地。CHINANET在全国范围内热火朝天地建设骨干网,陆续在各大城市开通业务。1996年9月,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联入美国的256K专线正式开通,又为Internet商业服务注入了新的力量。同年11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开通2M国际信道。12月,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网)开始全面启动,广东视聆通、天府热线、上海热线作为首批站点正式开通。同时,全国各地的ISP也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兴起。据统计,在1996年底,中国的Internet用户已达15万,接入 *** 的计算机达5万多台,仅在北京地区就有30多家ISP开始营业,如中网、东方网景、瀛海威等,它们的规模甚至超过了官方相应的机构,成为推动中国Internet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NCFC、CHINANET、CERNET、CHINAGBN这四大 *** 的开通,使中国Internet的主干网初具规模。

2.管理进入专业化:1996年1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同年2月11日,国务院发布第195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 *** 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5月30日,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中国互联 *** 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授权中科院组建和管理中国互联 *** 信息中心(CNNIC),授权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 *** 中心与CNNIC签约并管理二级域名.edu.cn。1997年6月3日,中科院组建了中国互联 *** 信息中心(CNNIC),行使国家互联 *** 信息中心的职责。同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成立中国互联 *** 信息中心工作委员会。

3.商业应用:1997年11月,中国互联 *** 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之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据该报告统计,截止到1997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计算机29�9万台,上网用户62万人,CN下注册的域名4066个,WWW站点1500个,国际出口带宽18�64Mbps。四大 *** 大力发展了各自的下属 *** 和用户。其中,中国教育和科研网在国内联接了300多个大学的校园网,每天上网的用户人数超过15万。中国科学技术网已经联接了中科院所属的大部分科研院所及30多个勘察部门的 *** ;已有200多个接入 *** 连接1万多台计算机。中国公用计算机网已覆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在200多个城市设有节点。中国金桥信息网也在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70多个节点。

四、快速发展阶段:1998~2000

在这一阶段我国的Internet沿着两个方向迅速发展,一是商业 *** 迅速发展,二是 *** 上网工程和企业上网工程开始启动。

1.商业 *** 发展迅猛:1998年2月,我国直接接入互联 *** 的计算机有6�4万台,拨号接入互联 *** 的计算机达34万台,接入 *** 的总数已过1000个,使用互联 *** 的用户已超过80万。到1998年6月30日,上网计算机总台数为54�2万台,上网用户为117�5万人,CN下注册的域名为9415个,WWW站点为3700个,国际出口带宽为84�64Mbps。半年之后,1999年1月,上网的计算机台数为74�7万台,增长40%,上网用户数为210万人,增长达80%,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18396个,增长96%,WWW站点为5300个,增长43%,国际出口带宽为143M256K,增长58%。

2. *** 上网工程开始启动:1999年1月22日,“ *** 上网年”的之一幕正式拉开,由原国家经贸委信息中心和中国电信共同主办,联合48个部委和国务院直属机构共同发起的“ *** 上网工程”正式启动。其目的在于推动各级 *** 部门将公众信息资源及其应用系统上网,全面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同年6月,外交部、科技部、文化部、建设部、农业部、信息产业部等前期上网的 *** 网址联合进行了网上演示,随着演示的成功立即掀起了 *** 上网 *** 。发起单位从原来的48家增加到57家,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务院办公厅、国防科工委等单位也加入了发起单位行列。在同一时间,也有34个部委办的 *** 网站正式开通,并且还有一些行业信息网站以及各省、地市的 *** 网站也陆续开通。在1999年里,有60%以上的部委、办、局和各级 *** 部门在163、169网上建立起正式网站。到2000年时,80%以上的各级 *** 及各个部门在网上建有正式站点,并提供信息共享和便民应用项目。

《破坏之王DDoS攻击与防范深度剖析》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破坏之王DDoS攻击与防范深度剖析》(鲍旭华/洪海/曹志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 16wv  

书名:破坏之王DDoS攻击与防范深度剖析

豆瓣评分:7.2

作者:鲍旭华/洪海/曹志华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 DDoS攻击与防范深度剖析

出版年: 2014-4

页数: 176

内容简介:

网际空间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威胁,ddos是其中更具破坏力的攻击之一。本书从不同角度对ddos进行了介绍,目的是从被攻击者的角度解答一些基本问题:谁在攻击我?攻击我的目的是什么?攻击者怎样进行攻击?我该如何保护自己?全书共分7章。第1章讲述了ddos的发展历史,梳理了探索期、工具化、武器化和普及化的过程。第2章介绍了ddos攻击的主要来源—僵尸 *** ,对于其发展、组建和危害进行了讨论,并专门介绍了自愿型僵尸 *** 。第3章讲解了ddos的主要攻击 *** ,包括攻击 *** 带宽资源型、攻击系统资源型以及攻击应用资源型。第4章列举了攻击者使用的主要ddos工具,对于综合性工具、压力测试工具和专业攻击工具分别举例详细介绍。第5章从攻击者的角度讨论了ddos的成本和收益问题。第6章分析了ddos的治理和缓解 *** ,对源头、路径和反射点的治理以及稀释和清洗技术进行了介绍。第7章展望未来,对 *** 战、apt攻击和大数据技术进行了一些探讨。

《破坏之王:ddos攻击与防范深度剖析》适合各类人员阅读,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和爱好者、从事信息安全的咨询和运维人员、企业it策略的制定者,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作者简介:

鲍旭华:博士,绿盟科技战略研究部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信息安全事件分析、安全智能和态势感知。

洪海:绿盟科技安全研究部研究员,长期专注于 *** 攻防技术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漏洞挖掘与利用的相关技术、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下一代 *** 的安全性问题等。

曹志华:绿盟科技安全研究员,酷爱逆向工程,是OD、IDA及wireshark的忠实粉丝。感兴趣的方向包括壳、Botnet、数据(包)分析等。现专注于DDoS *** 攻防。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