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泄露个人信息的法律_关于泄露个人信息看法

hacker|
100

论述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

的确,个人信息遭泄露后的危害极大,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垃圾短信源源不断:这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无怪乎央视连续两个在3.15晚会上将垃圾短信进行曝光。最新听说的是,利用小区短信,可以基站作为发送中心,向基站覆盖区域内的移动用户发送短信,这一发短信系统每十分钟可以发送1.5万条。

二.骚扰 *** 接二连三:本来只有朋友、同学或亲戚知道的 *** ,会经常被陌生人打过来,有推销保险的,有推销装修的,有推销婴儿用品的。你不找他们,他们就自动找上门。你可能还在纳闷他们怎么知道你的 *** 之时,孰不知你的信息早被卖过多少回了。

三.垃圾邮件铺天盖地:个人信息被泄露后,你的电子邮箱可以每天都会收到十几封垃圾邮件,也是以推销为主,而且还是些乱七八糟且没有创意的广告。所以许多用户每天打开邮箱的之一件事就是删除垃圾邮件,多羡慕国外对垃圾邮件的重判,一封就罚一百多美元。

四.冒名办卡透支欠款:有人通过买来你的个人信息,办个你的身份证,在网上骗取银行的信用,从银行办理出各种各样的信用卡,恶意透支消费,然后银行可能直接将欠费的催款单寄给了身份证的主人,你说可恶不可恶,别人冒你的名花的钱,还要你来还上。

五.案件事故从天而降:不法分子可能利用你的个人信息办个什么身份,干些坏事,如果犯了什么案或发生什么事故,公安机关或交通管理部门可能会依据身份信息找到你的头上,你可能还觉得这是哪跟哪啊?可是,这些案件事故的烦心事就来了,就算查清楚也会把你搞得精疲力竭。

六.不法公司前来诈骗:最可恶的是不法公司到你的门头上来诈骗你。因为他们知道了你的个人信息,编出来些耸人听闻的消息,甚至对你的哪个朋友、同学或亲戚知根知底,还能报出姓名与单位,在你心神不宁之时,可以做出错误判断,在慌乱中上了骗子的当。

七.冒充公安要求转帐:这就是胆大妄为的不法分子,敢于冒充公安局的名义,报出你的个人信息,然后说最近经常发生诈骗案件,提醒你某个帐户不安全,要你转帐,还告诉你一个公安的咨询 *** ,你一打那个 *** 还会得到确认,然后你信以为真,转帐了。虽然上当人不多,但时有耳闻。

八.坑蒙拐骗乘虚而入:因为知道了你的个人信息,那些躲在暗处的人会费心心机地想法子坑你、蒙你、拐你、骗你。有道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稍不留神,可能就会落入坏人的圈套。因为,他们可能会冒充你的朋友、你的亲戚或你的同学,甚至以假乱真,有时的确得非常小心。

九.帐户钱款不翼而飞:有些人不敢在网上消费的更大障碍就是怕信息被泄露;还有些不法分子办一张的你的身份证,然后挂失你的银行帐户或信用卡帐户,然后重新补办你的卡,再设置个密码,如果你长时间不用卡,里面的钱款说不定已经不翼而飞了。

十.个人名誉无端受毁:个人信息被泄露后,出的任何事都牵连上你了。本来就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别人冒用你的名义所干的一切坏事都归到你的名下了,那怕最后费心周折得个清白,但再怎么说你的个人名誉还是受到了破坏,至少不会提高你的声誉。

个人信息遭泄露后危害非常大,以上所述并非危言耸听。 *** 公司、电信运营商、SP、房地产、物业管理公司、医疗机构等是最应该引起特别注意的单位。

对于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应该人人喊打,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可以由 *** 要求在这些单位中建立“一把手负责制”问责制度,当然主要要看公安等主管部门是否有作为了。

对于老百姓,看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告诉别人,随时小心是必要的。

当前时代,信息泄露有多恐怖!

恶意程序、各类钓鱼和欺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黑客攻击和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技术窃取频发,与各种 *** 攻击大幅增长相伴的,是大量网民个人信息的被技术性窃取与财产损失的不断增加。目前信息安全“黑洞门"已经到触目惊心的地步,网站攻击与技术窃取正在向批量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用户隐私和权益遭到侵害,特别是一些重要数据甚至流向他国,不仅是个人和企业,信息安全威胁已经上升至国家安全层面。

其中有两个真实案例:“琼女郎”俞小凡被骗800万元。俞小凡2013年12月18日接到诈骗 *** ,对方自称是“上海公安”,指控俞小凡涉及诈欺案件,必须监管其账户存款,要她将存款转到指定账户,俞小凡立刻乖乖照做。透过 *** 转账总共汇款6次,金额高达800万元人民币唯遭遇电信诈骗,被犯罪嫌疑人骗走人民币21万余元。汤唯事后已向松江警方报案,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松江公安确实接到汤唯自称“被电信诈骗21万余元”的 *** 报案,并介入调查。

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以下危害:

一.垃圾短信源源不断

二.骚扰 *** 接二连三

三.垃圾邮件铺天盖地

四.冒名办卡透支欠款

五.案件事故从天而降

六.冒充他人要求转帐

七.帐户钱款不翼而飞

八.个人名誉无端受损

身份信息被窃取会被人利用,被人拿去作各种会员卡登记,然后被二次卖出,从而更广泛泄露;身份证绑定的账户有可能会遭受损失,某些审核不需要身份证传真件就可开通的金融应用中被人冒用,然后被用于非法借贷;非法分子可以会利用身份证号码、姓名、银行卡号、预留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在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上注册并开通银行卡的快捷支付来套钱。比如有人利用身份证号上的信息进行诈骗或者敲诈的行为。伪造身份证去银行开户,然后再进行虚假信息诈骗,让受害人把钱汇到这个账户。

如何评价当今时代信息泄露较为严重?

信息泄露对于互联网来说,似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近期轰动全网的学习通泄密事件到 *** 被盗号,信息泄露似乎无处不在,我国网民深受其害。下面我来谈谈信息泄露的问题:

一、信息泄露的渠道

第三方平台泄露

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等软件非法搜集消费者个人信息。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八成的消费者表示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

邮件泄露

电子邮件是商务往来的重要沟通方式,然而信息化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电子邮件已成为企业数据泄露的根源之一,很多企业、机构已经意识到了“邮件危机”,但在防止邮件泄露方面仍然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

电子邮件数据泄露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黑客入侵;二是企业数据管理不善,内部人员泄露。

二、信息泄露的危害

1、垃圾短信、骚扰 *** 、垃圾邮件等源源不断,影响日常生活;

2、信息被盗用。不法分子通过购买他人个人信息,复制他人身份证,在网上骗取银行信用,从银行办理信用卡,恶意透支消费。或者利用获取的他人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损害合法人的正当权益。

3、进行诈骗。不法分子冒充亲朋、同学、公安等坑蒙拐骗,在一些人未识别或是未核实的情况下给予转账等,造成资金损失。

 三、信息泄露的预防措施

1、在正规的渠道下载软件。

2、关闭不合理的访问权限。凡是涉及到指纹和面部识别等信息的权限时,我们都需要谨慎处理。

3、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要在社交软件中,通过视频、照片、文字等形式暴露自己的家庭住址、单位地址、子女情况等信息。

总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个人的信息似乎越来越不是什么隐私,不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提高警惕,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

有22.8%网民遭遇个人信息泄露,你如何看待此事?

随着社会发展, *** 科技发展。人们个人信息已经不再是秘密。有数据称已经有22.8%网民遭遇个人信息泄露。个人信息泄露,我们很多人就可能会接到各种各样推销 *** ,诈骗 *** ,甚至有人用个人信息去进行诈骗,让每个人都人心惶惶。那我们怎么在这种大环境下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呢。

个人信息主要就是手机号码,姓名,年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等各种私密信息。而其实我们手机号,姓名,还有家庭住址其实是最容易泄露,因为现在快递行业发达,我们基本上每个人都会 *** ,邮寄东西,那么这个姓名,手机,还有住址肯定就不可避免会暴露。那我们不能去管好别人,但是我们可以管好自己,收到快递时候,我们可以把快递单上个人信息用笔涂掉或者是把它撕下来撕碎,这样就不容易让更多人看到自己快递单而获取自己个人基本信息,也在一方面能够保证自己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而像身份证,银行卡号这种就属于高级私密信息,一般情况下这种个人信息只在一些正式场合需要,而且我们去办事时候一般都是去一些正规机构,那么这些机构也不会说是有出卖个人信息方面,一般人是不会知道。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随意把自己身份证号还有银行卡号给外人知道。

还有就是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APP登录或者是网页链接之类,如果有需要输入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实名认证,人像认证之类。我们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不要随便去输入自己个人信息。这种都有可能被对方采集到个人信息吗,从而拿去贩卖。

虽然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我们每个人个人信息可能都不安全,但是起码我们可以做好自己,给自己加一道防护。只要自己不随意向外人出示个人信息,那么我们的安全也能够得到一定保障。同时也希望 *** 监管部门能够大力打击贩卖个人信息这种违法行为。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